查看原文
其他

用企业架构下好数字化转型这盘大棋

付晓岩 中生代技术 2022-11-14

付晓岩 

数字化转型专家

读完需要

5分钟

速读仅需 2 分钟


资深行业解决方案总监,业务架构师,《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银行数字化转型》和《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三书作者,中国金融分布式账本行业标准起草者,国家工程实验室金融大数据应用与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


   

每个时代的管理思想都会有所针对时代特点的演进,古代社会因为技术在管理视野中的占比相对较低,对于人的思想管理、律法管理是重点,儒道墨法兵,诸子百家,思想荟萃,文化灿烂;工业社会,技术越来越重要,工厂生产逐渐机械化,管理也试图科学化,泰勒、法约尔、戴明等管理先驱,不断提升对生产过程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化,但是管理中的人性因素也始终未被忘记,如 X 理论、Y 理论等,管理中的心理学、行为学因素也不断增强,这一时期,很多开创性的管理理论提出者都是对一线生产有丰富经验或者做过深入观察的探索者;从信息社会开始,直到未来的数字社会,技术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软件和数据的重要性持续上升,数据已被定义为新的生产要素,那软件自然就会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软件定义世界”这个口号早已有之。

2


   

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管理思想会是什么呢?管理学为了迎接数字社会的到来应该怎么演进呢?应该首先看企业管理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对于数字社会而言,企业数字化程度必然大幅度提升,也早有数字化企业都是科技企业的说法,这不仅是预测,已经在逐渐走向现实,在《纲要》中,已经有大量推动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的要求和措施。软件和数据的重要,使每个企业都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一个企业内同时管理好两个行业,也就是原本的业务和不断扩大的 IT,并让二者融为一体。而想做到这一点,管理思维就必须能够跨越二者。

3


   

工业时代很多伟大的管理先驱都对一线生产方式有充分的认知,从而提出适合的管理理论,但要求当前的管理者对 IT 的一线进行如此深入的了解和切入,未必是可行的,那通过什么方法能够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都展示出企业在业务和 IT 之间的衔接情况,让各级管理者都能够看到企业业务资产和 IT 资产之间的有机联系,适当了解工程规律,让企业决策在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能与时俱进地保持科学水平呢?

4


   

数字化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依靠技术让业务管理更有效率,更不是让管理者可以把技术简单视作当黑盒,而是必须能够适当驾驭技术,单纯的技术工具化思想不是数字时代的管理思想。

5


   

提升企业的整体性从而提升企业效率,永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但是在数字化企业中,这种整体性表示的不仅是各业务领域之间的整体性,还包括业务与技术的整体性,如同《纲要》中提到的“全国一盘棋”,企业也要做到“企业一盘棋”,要“业务与技术一盘棋”。

6


   

为实现这种高度的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必然要求有可以支持业务与技术一体化思考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目前看,非常合适的莫过于企业架构,其中的道理,尽在本书的阐述过程中,所以,不要只把本书当成一本架构类、工程类的书籍,这是一本数字化企业的管理者、从业者都需要理解的书籍。

7


   

本书并未涉及技术细节,因为是架构方法论,期望成为各类新架构理论、自主架构创新的思维参考,更希望管理者、从业者能够从思维层面首先理解企业架构,而不要被复杂的技术“吓退”,因此,本书虽然阐述了笔者的思路并总结介绍了很多实施方面的经验,但总体是“泛化”的,未附带任何可能会产生“特化”效果的具体实践,为的是不让读者本该广阔、开放的架构视野在思路贯通前被“拘束”住,过早陷入太多不必要的、甚至带有感情色彩的争执中。

8


   

数字化转型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而坚持到终点最需要的莫过于从当前开始,按照架构思维理清企业的“棋盘”,找到需要“棋子”,下出自己的“套路”。这盘棋如同下图所示。

用企业架构搭建起数字化转型棋局

与下棋一样,下好每一步棋的重要性,远大于拼命追求“胜负手”的价值,围棋名局往往来自“长考”,而“快棋”鲜有名局。对于每一位职业棋手而言,下好“定式”、做好“复盘”,这是战斗力的基础。实战中虽然不是靠“定式”决定胜负的,但打不好基础的棋手肯定走不远。

企业架构是企业的“棋盘”,是企业中所有人,上至管理者,下至执行者,无论业务与技术都要在上边“下棋”的“棋盘”,清晰的“棋盘”和“棋子”更有利于“棋手”的发挥创造。

9


   

笔者很不愿意在企业架构书籍中打比方,因为笔者见过太多“把楼盖偏”的比喻,但是围棋这个比喻,笔者斟酌再三,还是觉得能把事情的道理说的比较接近于自己期望的表达,“跑偏”的概率也算是降至了最低。练好了用企业架构“下棋”,也就熟悉了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管理语言,虽然学企业架构并不容易,但是笔者再斗胆打个比方,既然是管理语言,那就先从学外语的方法入手,像学语言一样学企业架构,毕竟架构也是一种对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必过于纠结为什么语法要如此设置,因为学语言期间,讨论语法规则对不对显然是浪费时间。要通过积极尝试,积累经验来获取对语言的驾驭和修改能力,这样就可以从一个初学者慢慢走向文学家,可以根据环境需要自己创造新的表达方式了。

10


   

企业架构的探索并不容易,每一点获取都来自大量的付出,Zachman 先生奠定企业架构理论基础的两篇论文也是间隔了五年之久,发扬其理论的 TOGAF 出现更是在 Zachman 先生首篇论文发表的八年之后,可见思考与实践的不易。笔者的不成熟之作,两本书之间的间隔时间显然不够,思考深度依然有限,但是,笔者在与很多读者和企业的交流中也发现,企业架构的普及度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传播。而且,误解很多,“过度担心”担心企业架构是所谓的“过度设计”,但是,即便不采用企业架构方法,企业为重构而付出的代价真的会小了吗?一个理想的重构真的会最终跳脱出企业架构所要做的事情吗?

企业往往希望获得企业架构的效果,却犹豫企业架构的付出,希望躲避企业架构实施的困难,却又找不到绕过企业架构的方法。互联网企业目前已经表现出重新发现企业架构价值的趋势,对此,传统企业又会怎么想呢?

11


   

最后,笔者真诚地希望,在“数字化”这个离不开顶层设计驱动的时代转换大浪潮下,在如此多的行业创新中,也涌现出更多适合国内企业实际情况、实施路径的企业架构理论,为《纲要》的落地、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企业架构方法论,加快全社会的数字生态互联。

推荐阅读:


《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

资深架构师付晓岩新作,创新性提出划时代企业架构方法论,为传统架构方法演进指引方向,为数字化时代企业架构提供方法,配讲解视频。

本书配套视频连接:在“阅读原文”链接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